儒家

秦始皇:焚书坑儒背后的统一与争议

提起秦始皇,许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暴君”二字。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兵马俑”,都成为他历史形象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然而,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统治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与历史影响。他的“焚书坑儒”事件,既反映了他巩固统治的决心,也引发了后世广泛的争

中国历史 秦国 战国 秦始皇 儒家 2025-10-05 05:27  1

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第六章 儒家心理学思想】

本卷旨在系统梳理并深度阐释中国心理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方法论宝库。与西方心理学强调标准化、技术化的干预方法不同,中国心理学的方法论深深植根于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与生命实践,呈现出“知行合一”、“体用不二”的鲜明特色。这些方法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技术”,更是提升生命境界

研究 自主 心理学 儒家 论语 2025-10-04 20:55  1

朱光潜:乐的精神与礼的精神——儒家思想系统的基础

儒家论学问,素重“知类通达”;“豁然贯通”,用流行语来说,他们很注重学术思想要有一贯的系统。他们讨探的范围极广,从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政治学,以至于宇宙哲学与宗教哲学,群经群子都常约略涉及。他们所常提到的观念很多,如忠恕,中庸,智仁勇,仁义礼智信;忠孝慈悌

儒家 朱光潜 乐记 儒家思想 政刑 2025-10-02 16:31  2

《宇心经》:第二十章 允许存在,允许发生,一切利己

本章旨在系统、深入地阐释“允许存在,允许发生,一切利己”这一蕴含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观命题。该命题属于个体应追求的道德境界、行为准则与内在修养方法范畴,为人生实践提供积极的价值导向。文章首先厘清核心概念,明确“允许存在”指对客观世界与主体自身本然状态

道家 易经 儒家 修养 心经 2025-09-30 00:59  2

《宇心经》:第二十六章大道至简,上止正易

“大道至简”与“上止正易”是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高度凝练,二者共同构成了《宇心经》核心思想体系——“本心观”的枢机。本章旨在对其进行系统化、学理化的深度阐释。文章首先溯源“大道至简”的哲学本体论依据,论证其根植于《易经》“易简”之理、道家“无为”之道及儒家“一以

道家 易经 儒家 心经 易简 2025-09-30 14:45  2

《宇心经》:第二十四章 正气存内,内求万有

“正气存内,内求万有”是《宇心经》本心观的核心命题,它深刻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生命本质、修养路径与宇宙规律的终极智慧。本章旨在对这一命题进行系统性、学理性的深度阐释。文章首先溯源“正气”与“内求”的思想谱系,厘清其于中医、儒家、道家、易学、墨家、法家等

道家 儒家 心斋 心经 中华书局 2025-09-30 13:51  2

《宇心经》第二十三章 身心性合,知行合一

“身心性合”与“知行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人格修养与实践智慧的核心命题。本章旨在系统、深入地阐释这一对哲学范畴的深刻内涵、理论源流、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文章首先厘清“身”、“心”、“性”三者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论证“身心性合”作为生命内在和谐最高境界的

王阳明 儒家 知行 心经 中华书局 2025-09-30 08:04  2

天机泄露给有缘人,你不小心看到了,你将好运连连,事事顺心

人生之路,看似充满未知,实则每一步都与自己的选择息息相关。虽然我们无法选择出身,也无法完全掌控外界环境,但真正决定人生走向的,是内心的态度与日常的行动。一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就像无形的指南针,悄然引领着命运的方向。无论起点高低,只要愿意改变自己,提升心性

道家 正念 一粒米 禅修 儒家 2025-10-02 00:22  2

独尊儒术?这个山东人改写了中国2000年思想格局,功绩远超“读经

你或许没完整读过《春秋繁露》,但一定听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句刻进中国历史基因的话,背后站着一个改变时代的男人:西汉董仲舒。他不是沙场挥戈的将军,不是权倾朝野的宰相,却凭一套“思想方案”,让儒家从诸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了此后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官方指导思

汉朝 山东人 儒家 汉武帝 董仲舒 2025-09-30 17:20  2

古人的亲情观:家和亲缘关系是一切善意的起始

儒家相当重视在五伦的关系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尤其儒家的仁义观便是从家庭,这个人生的第一现场开始逐渐外推之的。国人首重家庭,次之亲友,最后再将自己的仁义,推及其他人,这便是儒家愛有等差的体现。或许有人会觉得这种有等差的爱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公正,就比如墨家就

亲情 古人 儒家 性恶论 五伦 2025-09-25 00:13  2

中国人为何将最好的酒称作“美酒”?

谈论“美酒”,首先要厘清它与“好酒”的本质区别。在大众认知中,“好酒”是有明确标准的客观存在,纯粮酿造、香气口感、风味协调、入口顺滑、饮后舒适……这些标准如同标尺,衡量着一款酒的“合格线”,却难以触及中国人对酒的更高期待。

道家 美酒 儒家 甲骨文 儒道 2025-09-30 11:16  2

中国人的最高修养:“慎独”

人前君子,人后亦君子在众目睽睽之下,遵守规矩并不难。难的是,在无人看见时,能否依然坚持原则?比如,捡到财物,四周无人,是暗自收起,还是设法归还?这种时候的选择,最能见一个人的真实品性。曾国藩在日记中,对自己独处时的细微念头都深刻剖析,痛加修正,这便是“慎独”的

表演 慎独 儒家 修养 曾国藩 2025-09-28 19:00  3

审美与道德的互融:论中华美育精神的突出特征

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中,审美与道德始终是相互渗透的核心维度。从儒家“尽善尽美”的伦理追求,到道家“天地大美”的生存智慧,再到禅宗“即心即佛”的圆融境界,审美与道德从未割裂,并通过“道德审美化”与“审美道德化”的双向运动,构成了中华美育精神的突出特征,使中

美育 互融 伦理 儒家 中华美育 2025-09-29 05:44  2

孔子思想何以在海外“圈粉”

当“仁义礼智信”跨越山海,当“和而不同”融入多元文明,孔子思想早已不止是中国的文化符号。如今,它在海外形成多极传播格局,从学术殿堂走向生活实践,成为解决全球问题的东方智慧资源。那么,孔子思想何以在海外“圈粉”?海外青年又在孔子思想传播中扮演何种角色?

李琳 孔子 儒家 儒学 仁义礼智信 2025-09-28 18:33  2

《宇心经》:第十七章 慈俭不敢,存心养性,从心不逾

本章旨在系统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慈俭不敢,存心养性,从心不逾”这一核心价值命题的深刻内涵、逻辑体系与实践路径。该命题有机融合了道家之柔韧谦下、儒家之心性存养、易学之变易不易、中医之性命兼修、墨家之兼爱节用等多元智慧,构成了一个从内在德性涵养到外在行为规范,

道家 从心 儒家 心经 天志 2025-09-27 02:37  2